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Illustrator期末考(二學期)-普普風繪製




----------------------------原圖--------------------------------
 
 
《红唇》(Page from Lips Book)
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1975年 作
 

-------------------------普普風配色----------------------------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作業--Illustrator浮世繪作品一幅


【聲明】圖中白色部分(富士山山頂與背景的雲)我非常認真的照著它的不規則形去畫,因此有凌(ㄎ一ˋ)角(ㄍㄚ˙)絕對不是我的疏忽或技術不良這樣。



----------------------------原圖--------------------------------

《富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葛飾北齋  (1760-1849) 1831年前後 作
錦繪,24.1×37.2公分



----------------------------解說--------------------------------

在描寫富士山單一主題名畫中,「凱風快晴」與「山下白雨」被視為同一系列作品的上乘之作。畫中富士山一片橙黃,通稱為“赤富士”。這是晚夏早秋之際,清晨時分,在朝陽映照下染紅了富士山的景象。此幅版畫正捕捉住稍縱即逝的那一瞬間,整座山塊似乎準備展開一天的燃燒,如同太陽般漲滿了光熱能源,巍然優雅聳立。蔚藍的天空散佈著卷積雲,彷彿傳達穩靜的一天即將開幕之訊息,並許下終日晴和的約定。簡潔精美的構圖;以最低限色彩發揮其至高效果;山頂至山麓間呈現的色調層次感;以白拔手法表現雲朵、用斑點意寫山腳原野的形態之趣味性;木版畫特有紋理所偶發的美感等等,此畫看似單純,卻可以發掘無窮的繪畫要素。


 ------------------------葛飾北齋‧簡介----------------------

葛飾北齋(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1760年10月31日-1849年5月10日),本名中島時太郎,1760年生於的江戶(現東京),是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派的大師級人物。他14歲學雕版印刷,18歲便和另一位浮世繪大師勝川春章學畫,開始了自己漫長且多產的畫畫生涯——但葛飾卻是等到了60歲以後才開始出名的。1826年,為了配合當時的日本內地旅遊業的發展(多半也因為個人對富士山的情有獨鐘),葛飾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創作了《富嶽三十六景》一系列的風景畫,因而遠近馳名,其中以《赤富士》和《神奈川沖浪裏》最為知名。



---------------------冨嶽三十六景‧簡介--------------------

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晚年的作品之一,屬於浮世繪中的「名所繪」,為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初版只繪製36景,因為大受好評,所以葛飾北齋仍以《冨嶽三十六景》為題再追加10景,最終此系列共有46景。一般俗稱初版的36景為「表富士」,追加的10景為「裏富士」。初版於天保2年(1831年)發行,出版商為西村屋與八。


---------------------------資料來源----------------------------

凱風快晴‧原圖與解說: 
http://w3.sce.pccu.edu.tw/fujiart/worldpaint/w36.htm

作者‧葛飾北齋 簡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9B%E9%A3%BE%E5%8C%97%E9%BD%8B

作品‧冨嶽三十六景 簡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6%A8%E5%B6%BD%E4%B8%89%E5%8D%81%E5%85%AD%E6%99%AF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作業--包浩斯(Bauhaus)相關資料

包浩斯(Bauhaus)概說
1919年,由威瑪市立美術學校與威瑪市立工藝學校合併為國立包浩斯設計學院,創校校長為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施行歷史上首次的藝術與技術結合的教育制度,以求達到純藝術與應用藝術領域的密切合作。
德文中bau指的是建築,haus指的是房子,兩者結合就是建築之家的意思,格羅佩斯認為這包括了建築本體與內部室內配置及傢具、裝飾和產品。
19194月,格羅佩斯發表包浩斯宣言,主張“所有造形藝術最終都朝向完整的建築”,“不管是建築家,雕刻家,畫家,最終都必須回歸到技巧”,主要為使藝術與技術達到相和諧,使設計能夠真正為工業所服務!
包浩斯的歷史沿革分為三個時期:威瑪時期(1919~1925) 、狄索時期(1925~1932)、柏林時期(1932~1933)。經歷三位校長分別是:格羅佩斯(1919~1928)、漢那斯‧梅耶(1928~1930)、密斯‧文德洛(1930~1933)1933年遭納粹政權關閉,前後14年的短暫時間,卻孕育了現代主義設計思想,並且在關閉之後,眾多教師移居美國,進一步開展了國際性的現代設計!
風格的演變為:表現主義 構成主義 機能主義
意識型態的演變為:理想主義 共產主義 實用主義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作業--Illustrator馬格列特作品一幅



----------------------------原圖--------------------------------

《錯誤的鏡子》
雷尼·馬格列特(Rene Magritte   1928年作
布上油畫,54x 81釐米,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解說--------------------------------

《錯誤的鏡子》作於1928年,描繪了一隻人的眼睛,及投射在這只眼睛視網膜上的藍天白雲。在馬格裏特看來,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錯誤的鏡子,因為它所得到的 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世界上沒有眼睛看得見的真實,因此繪畫的真實只是圖解了人眼睛的幻覺而已。這真是一個讓人頗覺怪誕的理論。在馬 格裏特作品中,夢幻的感覺並不由於變形和歪曲,而是由於不可思議的奇怪並置所產生的衝突。事實上,超現實主義者所追求的那種痙攣性的美就隱藏在那種精密真實的場景的表皮之下。

                          ------------------------馬格列特‧簡介----------------------


雷尼·馬格列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是超現實主義畫派中的重要一員。他生於比利時,曾就學於布魯塞爾美術學院,探索過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藝術風格。後加入超現實主義畫派,創作出一批離奇的幻覺畫面,如燃燒的石頭、有裂縫的木質天空、鞋和腳的奇妙關係、珍珠裏的女人面孔、瞪著一隻人眼的火腿片……他早期 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往往將互不相關的事物奇怪地並置在一起,讓人想起十幾年前基裏柯(Chirico)的試驗。而後他又致力探索事物本身的包含與被包含關係,將不同的東西以某 種奇妙的過渡聯繫在一起,如由腳往鞋的變化。他還用名畫去嘗試變體,把法國古典主義畫家大衛所作的《雷卡米埃夫人像》中的人物更替為棺材。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作業--Illustrator畢卡索作品一幅





----------------------------原圖--------------------------------
躺著的女人(Femme couchee) 1932 年
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
油彩,畫布‧38x46 cm


----------------------------解說--------------------------------

畢卡索以紅、白、藍、綠色,畫出對模特兒情人瑪莉的愛戀。畢卡索於1927年邂逅瑪莉-泰瑞絲‧瓦特,她成為畢卡索畫作與雕塑的模特兒,這些作品展現出畢卡索模塑形體的新方式,也瓶發出他追求青春的璀璨夢想,他透過將線條風格化和刻意安排在胴體周圍的纏枝花紋,益發突顯胴體的重要性。

畢卡索經常拿瑪莉-泰瑞絲與鮮花相提並論,鮮花象徵繁殖力旺盛;而在這幅畫上,這些花兒則源自於這個他愛的女人的胴體,畢卡索將好幾種顏色派上用場,從鮮豔的朱紅到淡綠,全圍繞著這個裸體,緩和了精確與流暢間的衝突。